欢迎访问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名医访谈

黄月婵:有幸投身中医是此生乐事

2019-08-09 20:23:39 来源: 作者:

  提起佛山市中医院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离不开众多女性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她们担当着“半边天”的角色,向广大患者传递着温暖体贴,而部分参与管理工作的女性也将她们细腻、坚韧的特质发挥到极致。从1994年起担任院领导职务直到2007年退出管理岗位的黄月婵副院长,便是大家熟知的其中一位优秀女性管理者,多年来,她一直分管医务工作,为医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近日,她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起往事,谈论最多的也依然是她所热爱的中医事业和医院里那些可圈可点的人和事,言谈间流露出的清朗心境、亲切笑容还像以往一样,岁月的痕迹并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印记,举手投足间依然是那一抹的优雅从容,一切仿如昨天。

  既是管理者,更是“服务员”

  1976年黄月婵从广东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毕业分配到佛山市中医院工作,当时医院只有280多名员工,她被安排在大内科,以内科病房和急诊临床为主。由于当时医院刚刚分家不久,大部分的西医人员被调到新组建的市人民医院(原普君诊所,现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急诊值班全由中医师负责。为了多掌握技术适应临床,她住在医院大宿舍,除值好自己的班外,下班后自觉24小时留院跟班(当时无要求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休息日也乐意帮人顶班,如此坚持了两年多。4年后因科室缺员黄月婵被调到妇科,专注于妇科临床成为该科负责人。

  黄月婵对工作的勤奋好学、认真负责以及对人的真诚友善,使她赢得不少前辈、同事的赞赏,也引起了院领导的关注。1989年初,时任院长陈渭良将黄月婵调到新成立的医教办当主任,“我当时对医疗管理一窍不通,怕做不好心理压力很大,但领导安排不好拒绝,最初是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走上管理岗位的。”

  黄月婵自言,虽然觉得压力很大,很心虚,但要么不做,要么答应了就要全力做好。刚上任面对一大堆自己不熟悉的管理工作,她虚心向院内原来负责医疗管理的前辈和有管理经验的同事学习,同时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向外院的同道请教,一切的公余时间包括周末休息日也用来加班和学习。一方面狠抓医疗规范、质量和安全,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并要求各科严格执行;坚持每周二的质控查房并定期将质控情况通报全院;经常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灌输给医生护士,强调服务对象是人,要有敬畏生命之心;不断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强调医疗安全与质量第一,防范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她也十分关怀、爱护医务人员,“由于自己是医生,深知临床医务人员的不易。因此质控要求从严,但真正处理时还是较为人性化,教育为主,按质控要求适当扣罚,使被处理者心服口服。”

  黄月婵十分认同当年后勤科科长梁苏虾的一句话,“医护在一线为病人服务,后勤是为在一线的医护服务的。”在她看来,管理者也是服务者,她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主动倾听各科主任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主动贴近临床的形式,与其说是管理,更是一种服务。

  全力创“三甲”,迎来新机遇

  1990年全国开展中、西医医院分级管理,我省是全国试点省份之一,而佛山又是省的试点市,当时的省中医药管理局从省、市级中医医院按不同管理专业抽调相关人员参加在天津举办的全国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学习班,黄月婵作为省局医疗管理组的唯一代表参加了这个学习班,学成后在省局举办的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学习班上向全省各医院代表授课,第一次站在院外的大讲坛上被同行所认识。之后回院参与并指导医院的创“三甲”工作并作为省中医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团成员参加省的各中医医院评审。

  按“三甲”中医医院要求:考核除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医疗质和量、学科专业和科研水平、社会和员工满意度等内涵指标外,还要看医院规模、业务用房、学科设置,病床(含急诊抢救、观察床)数量、设备规模、医疗服务辐射范围等各种硬件指标。黄月婵回想当年创“三甲”的经过,医院接连推出多项调整,一、二两级专科的细化和齐备也就从那时开始的,如在原科室设置基础上成立综合急诊科、外科、麻醉科、推拿科,骨科和内科再细分多个二级专科,五官科分为耳鼻喉科、眼科,牙科更名为口腔科,中外科分出皮肤科、肛肠科、中医外科,还有各功能检查科等……。那时职能部门人手少,多种医院管理文字资料要修订或新建,加班加点是常事。全院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志在必得,1992年医院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这其中黄月婵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后,医院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转眼间1994年建筑面积2.8万平方的“健力宝”楼(今6号楼)拔地而起并投入使用,医院规模和业务得到进一步提升,医院也取得了很多荣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中医骨伤科医疗中心”、“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佛山市急救中心”……,当年院班子和全院员工团结一致,各科争先创优,工作合作和谐,社会口碑很好,大家都以身为“中医院人”为自豪,令不少同行十分羡慕。“在这过程中,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中医院发展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院领导的战略眼光和魄力,更离不开广大员工的通力配合和付出,大家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医院进一步发展以满足社会需要。”

  管理重细节,修为在德行

  由于工作表现优秀,1994年黄月婵被提拔为副院长,当领导宣读任命书时她心里忐忑不安,眼泪都流出来了。“当时觉得担子更重,压力更大,觉得难以承担,自己心底里极不愿意接受调任,无奈对于上级领导的决定,作为党员,我只能服从。”

  黄月婵主要负责医疗管理,分管医疗、护理、院感和设备。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工作的范畴大到医疗质量(如规章制度执行、医疗行为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行为)、医疗事件处理、医疗业务拓展(如医疗设备引进、各科间的合作协调),小到医务人员个人的行为举止和仪容仪态,各种医疗文书的清晰书写等。

  身为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特别是在设备管理方面,各种红包、回扣、活动经费等的利益诱惑很多,黄月婵用人格标准严格自律,待人接物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她处处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同事们作表率,并时时告诫主任和医生们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格,不受利诱,不要因小失大。在质控查房时一旦发现科室不正常用药,就会找科主任谈话,及时给予提醒。

  就这样,黄月婵在医院管理岗位上一干就近20年,亲历了医院发展的一次又一次飞跃,她的尽职、真挚、温柔、细心,尽显女性职场魅力,使她成为了陈渭良、钟广玲、陈志维三任院长的得力副手,也使她赢得了同事们的广泛爱戴。

  慧眼选精英,严把入门关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人才、贮备人才成了医院管理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医院每年都新接收100多人。黄月婵为配合医疗业务拓展,参与人才引进的把关,“几任院长对我都很信任,放心让我和人事科把好专业技术人员进人关,我时刻牢记不能辜负了班子的期望,尽心尽力为医院选拔好人才。”

  曾在中医药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流传“佛山市中医院是靠实力进去的,中医院要你,一分钱不用,不要你,十万元也不行。”

  黄月婵介绍,为了扶持ICU、普外科、口腔科、超声诊疗科等学科的发展,引进高端学科带头人,有的是几经周折才被力争引进到院的,这当然离不开佛山人事局和卫生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前提是他们都知道中医院进人是很严格的,但一旦认定需要就会千方百计想办法引进。至今她仍清晰地记得当年每一位学科带头人、每一位硕、博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加入中医院时背后的故事。

  2007年当黄月婵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时,院周会上消息宣布那一刻,大家对她多年的付出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她也眼含热泪深情感谢曾经共事的历任院长的信任,院班子成员的团结和包容,感谢同事们对她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虽然眨眼已是快10年前的场景了,但那一幕记忆犹新。

  后记

  “投身中医是此生乐事,很庆幸成为佛山市中医院的一分子。”黄月婵在访谈中流露出更多的是对医院的深厚感情,对自己的贡献则更多归功于领导的鼓励、帮助和信任、同事们的支持和配合。

  最后,她也对年轻的晚辈深情寄语:既然选择了医生的职业,就是选择了治病救人的工作,“我们要感恩病人的信任,是他们的信任,将自己的身体或最隐私的部位展露给我们,甚至把生命交给我们,使我们能从中积累经验而不断进步,因此我们要坚持学习,紧跟学科发展步伐,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提升道德情操和职业修养,用良好的医术、医德服务病人。医生的职业是给人以帮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升提自己。”(宣传科/文 冯灿等/摄影)责编:许顺喜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 主办: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
邮件: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杨涛 13366852808 方长满 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陕西古风秦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2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