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名医名院

杨再丽:传承中医文化 用好中医药惠及百姓

2022-04-25 16:38:2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作者:王秀芳

  编者按: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他们用肩膀扛起责任、用汗水浇灌未来,在平凡岗位上诠释责任和担当,用不凡业绩展现对城市文明的不懈追求和执著坚持。在“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人民网推出“礼赞劳动之美 彰显劳动风采”系列报道,向奔忙在各行各业的优秀职工致意。

  一个人用短短5年时间,把一间名不见经传的理疗室发展成为贵州首个国家级“样板妇孺国医堂”;

  由她领衔开展的“无痛腹针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便秘临床研究”项目,被列入贵阳市医疗卫生系统“新成果”;

  贵州省第三批中医名医传承工作中,她是清镇市唯一的省级名老中医继承人。

  她叫杨再丽,现任清镇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副主任,是清镇市妇孺国医堂的“掌门人”,也是清镇人口口相传的“传奇”。

  选择中医,源于孩童时期耳濡目染

  杨再丽老家在黔西南州安龙县,外公是当地的“赤脚医生”,常年靠“一把草、一根针”行走于村村寨寨、田间地头。“走到哪里,大家都客客气气,时常嘘寒问暖。”小小年纪的杨再丽觉得外公很了不起,以至于外公那镶着“红十字”的药箱,让她充满好奇,不知偷偷摸过多少回。

  不知不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久而久之,杨再丽竟也能有模有样地辨识出好些药材,外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但让一家人都没料到的是,高考填报志愿时,她竟“一根筋”地选择了中医。

  “一个女娃娃,学什么不好,要学这个?”尽管父母不愿意,但架不住女儿倔强,只好一边摇头,一边叹息。就这样,杨再丽如愿进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

  大学的学习,无疑给杨再丽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中医药世界。她给自己定下目标:心无旁骛,做好自己。5年的大学生涯,除了教室,杨再丽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一到假期,不是跟着老师出诊,就是走访乡间医师。

  “望闻问切是中医最基础的医理,一个合格的中医,就得时时对自己‘望闻问切’,从而‘扶正’自己。”杨再丽说到也做到了。2016年7月,杨再丽大学毕业。此时,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她迎来了数个就业机遇,但她却选择进入清镇市妇幼保健院,只因那句“你要的,我们给你”。

  从零起步,打造中医诊疗全国样板

  其实,清镇市妇幼保健院能给杨再丽的,还得她来“操作”。彼时,该院并未开设中医科室,杨再丽的到来,就是从零起步。

  为快速组建科室,杨再丽只身前往贵阳置办针、罐、线,一个人开展针刺、艾灸、药熏等多项治疗,尽管事事都要亲力亲为,更没有上下班和周末,但她很愉快。“医者的幸福,来自患者的笑脸。”杨再丽说,看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信任中医,她觉得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骄傲和回归。

  疗效可以检视和说明一切,因此,杨再丽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名患者,甚至每位患者的病情病因及用药,都记得明明白白。慢慢地,小杨医生逐渐成了“名人”,可成了“名人”的杨再丽就像陀螺,这一转仿佛就没了停歇。

  “小杨以我们看得见的速度成长,而医院也在不知不觉中跑出了发展‘加速度’。”时任清镇市妇幼保健院的院长周红鹰清晰记得,短短三年,杨再丽就把一间简陋的中医理疗室,发展成为环境清幽、药香袅袅的“国医堂”。

  2017年,清镇市妇幼保健院获得“全国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示范中医馆”荣誉;2020年,“国医堂”被评为国家级“样板妇孺国医堂”,系贵州省首家。如今,清镇市妇幼保健院“国医堂”诊疗项目已由原来的9项增加到27项,科室已有医护人员23人,患者满意度为全院第一。

  持续创新,走好中医文化传承之路

  无痛腹针、埋线疗法、根骶疗法、太极揉腹……走进清镇市妇幼保健院“妇孺国医堂”,扑面而来的不仅有儒雅的传统中医文化气息,还有系统诊疗的诸多创新。

  在实际诊疗中,杨再丽广泛运用中医针灸法,并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和积累,发表了系列论文。2021年8月,她负责的《无痛腹针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入贵阳市医疗卫生新项目的“盘子”。

  在丰富“学养”的同时,杨再丽还广泛开展“师带徒”活动,活跃医院“比学”氛围,并先后在清镇二中、三中、特殊学校等地实施中医知识宣讲,通过传播和普及八段锦、闻味识药、辨药等中医知识文化,推动中医药项目发展。

  从业5年,杨再丽累计接诊患者近2万人次,先后开展下乡帮扶指导40余次、服务低收入患者200余人次、推广新项目20余项,打造了一个全国“样板”。

  尽管成绩斐然,但在杨再丽看来,这一切仅是起步。“路漫漫其修远,我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中医文化传承的铿锵步伐。”杨再丽语气坚定。责编:许顺喜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 主办: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
邮件: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杨涛 13366852808 方长满 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陕西古风秦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2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